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佼 記者 馮麗)近日,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課”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火熱進行。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示范活動,以“知行合一問道智造 經世致用鑄魂育人”為主題,師生代表走出校園,深入中國重卡制造業領軍企業——陜汽控股,在產業脈搏中感知時代精神,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徑。
在陜汽控股展廳,厚重的歷史展品與炫目的多媒體互動交織,師生們沿著企業發展的時間軸,觸摸中國民族工業從艱苦創業到創新引領的壯闊征程。當一件件見證崢嶸歲月的實物和現代化的智能制造場景共同呈現時,師生們深刻領悟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如何在新時代煥發出“創新驅動、追求卓越”的澎湃動力。
“展廳里那些斑駁的老設備和現在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形成鮮明對比,讓我真切理解了什么是‘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伍莎深刻體會到國家的強大離不開一代代建設者的拼搏與堅守,“這份精神財富是思政課最生動的注腳”。
“偉大的成就背后是偉大的精神。”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燕福民聚焦價值轉化,“作為新聞人和教育者,我們的使命在于將這些蘊含在‘大國重器’‘工匠精神’中的‘硬核’價值,轉化為有溫度、能共情、易傳播的生動敘事,賦予思政教育更強大的感召力與滲透力。”
“當青年學生親眼目睹了理論如何轉化為生產力,精神如何凝聚成力量,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和沖擊力,是傳統課堂難以企及的。”學校黨委副書記張軍政表示。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將課堂延伸到企業一線,讓思政教育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走向“動態”。陜汽車間轟鳴的生產線,成為詮釋“大國工匠”精神與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生動教材。這正是西北政法大學深化“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的創新實踐——以行求知,以知促行,在理論與實踐、課堂與社會、歷史與現實的深度融合中,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當天,西北政法大學“大思政課”育人實踐基地、全媒體人才實訓基地在陜汽控股正式掛牌成立。據悉,近年來,學校積極打造實踐育人新范式,通過構建涵蓋紅色文化、法治實踐、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多領域的實踐教學基地,打造“紅色法治研習之旅”等特色鮮明的實踐育人品牌,構筑起知與行融合、校內外聯動的立體育人體系,使得青年學子將愛國志、報國情融入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的青春實踐蔚然成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